盗采毁海床现巨坑,运购破法网同担责——青岛海事法院全链条追责非法海砂案警示录

发布时间:2025-08-24 00:00  9人浏览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中,一桩由青岛海事法院审理的非法盗采海砂公益诉讼案引发广泛关注。该案不仅因挖掘出相当于9个标准篮球场的海底巨坑触目惊心,更因其首次明确认定运输者、收购者构成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责任,实现了对非法海砂黑色产业链的全链条、无死角打击,具有里程碑式的司法意义。


01巨坑触目:生态劫难源于贪婪


2020年底,青岛董家口海域上演“暗夜盗砂”。不法分子伪造“清淤项目”文件作为掩护,组织船舶疯狂盗采海砂达4650吨,在3717平方米的珍贵海床上留下深达数米的巨大创口。经专家评估,这不仅直接摧毁了底栖生物家园,更因毗邻航道,潜藏着航道偏移、海岸侵蚀等重大生态安全风险。每一粒非法盗采的海砂,都在透支海洋的生命。


02法网恢恢:全链条追责破困局

案件侦破后,一条清晰的“盗采-运输-收购-销售”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涉及组织策划者、中间人、船主、运输及收购人员共11名被告。庭审中,运输、收购人员多以“不知情”、“仅介绍”、“未获利”等理由辩解。

然而,青岛海事法院的判决掷地有声:精心伪造的“清淤”文件绝非免责金牌!作为专业从业者,运输船在未查验合法来源证明的情况下参与转运,收购方在未见《采矿许可证》《海域使用权证》的情形下付款收购,其行为客观上协助完成了非法海砂的流转变现,与盗采者共同侵害了国家所有的海洋矿产资源及生态环境权益,构成共同侵权!

法院最终判决:

  1. 组织策划者、协助者(联络人、船主)承担连带责任;

  2. 运输者、收购者在各自涉案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这份长达一万七千字的判决书,为打击涉海砂违法犯罪树立了清晰的司法标杆。


03律所视角:警示与行动指南

本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其确立的“全链条共同侵权”裁判规则,与“两高”及中国海警局联合发布的《依法打击涉海砂违法犯罪座谈会纪要》精神高度契合,彰显了国家“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决心。

广东格高律师事务所郑重提示相关行业从业者:

  1. 严格核验凭证: 运输海砂必须要求并查验《合法来源证明》;收购海砂必须核实《采矿许可证》、《海域使用权证》原件,并留存清晰复印件备查。

  2. 警惕“清淤”陷阱: 切勿轻信任何以“航道清淤”、“疏浚工程”等为名进行的海砂开采或交易,此类项目同样需要完备合法的审批手续。真正的清淤工程有严格规程,其产物通常并非作为建材的砂。

  3. 认清法律风险: “共同侵权”认定已覆盖盗采、运输、收购、销售全环节。任何一环的参与者,若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都将面临承担巨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费用及罚金的风险,不存在“不知者无罪”的侥幸空间

  4. 强化合规意识: 涉海砂业务企业应立刻建立健全内部合规审查流程,对交易相对方资质、货物来源合法性进行穿透式审查,并保存完整记录。

“每一粒海砂背后,都牵系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本案的判决,不仅是对过往违法行为的严惩,更是面向未来构筑“不敢盗、不能盗、不想盗”海砂治理新格局的司法宣言。守护蔚蓝家园,需要执法司法机关的利剑高悬,更需要每一位市场参与者的敬畏之心与守法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