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下午,藉此广东格高律师事务所成立三周年的喜庆日子,格高所携手广东省西北政法大学校友会在本所举办了“青春的念想·校友故事荟”系列活动之第十七期“教授说法”。活动首先由律所执行主任、89级校友陆星州律师致欢迎辞。陆星州律师向与会嘉宾表达了诚挚问候,概要分享了事务所的发展历程以及本所首创之“三甲医院式法律服务”的特色和优势。

本期活动特邀澳门大学讲座教授、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长、国际著名法理学家於兴中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围绕“我与智能科技法”这一主题,为线上线下参与的校友及法律界人士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前沿学术分享。
广东省西北政法大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明灿向与会嘉宾简要介绍了於兴中教授的学术历程,包括其求学经历、职业生涯、代表性学术成果、主要研究方向以及重要社会职务。 教育背景 1982年 兰州大学外语系: 获文学学士 1991年 哈佛大学: 法学硕士、法学博士(1995年)。 职业履历 1982年起任教于西北政法学院; 1985-1986年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思想史研究所访学; 1988年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1998年任哈佛法学院高级研究员; 2000年受聘于香港中文大学,后任法学院副院长及中国法项目主任; 2012年任康奈尔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 现任澳门大学讲座教授及人文社科高级研究院院长。 代表著作 《法治与文明秩序》(2006):探讨法治作为文明秩序的核心,被译介至日本。 《法理学检读》(2010):反思现代与后现代法学思潮。 《数字素养:从算法社会到网络3.0》(2022):聚焦数字时代的法律挑战。 研究领域 法律与社会理论、比较法哲学、中国宪法史及数字法治,强调跨文明视角下的法治本土化。 社会任职 《亚洲比较法杂志》顾问、法律出版社顾问委员。 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咨询委员、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委员。 长期在国内举办讲座(如杭州师大"法治中国化"系列),推动法治话语革新。 於兴中教授以贯通中西的学术视野,深耕法理学与法治实践,其研究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关怀,尤其在文明秩序论、数字法治等领域影响深远。 明灿副会长在致辞中强调,期待通过此次学术交流活动,能够促进校友之间的智慧交融与经验共享,借助校友会这一重要纽带,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协同成长的美好愿景。 在学术交流环节,於兴中教授凭借其横跨东西方的学术底蕴与创新思维,带领现场参会者进入人工智能与法学领域的深层互动。基于多年学术研究与实务洞察,他系统性地剖析了技术革新对法学体系产生的范式转变与多维挑战。在深入探讨中,教授不仅解析了现存矛盾,更着力阐述了科技与法律相互塑造的共生关系。他指出,虽然法律体系常被认为存在"滞后性",但实际呈现出对技术发展的双向调适功能——既受科技推动,又规范科技走向。 在追求技术突破的过程中,他强调必须维护基本法治原则与人权保障的价值底线。此外,教授通过第一人称叙事,真诚分享了其数智法学研究的学术轨迹与心得体悟。这种浸润个人学术生命的讲述方式,让高深的理论探讨既富有思辨性又饱含感染力,给听众带来深刻启迪。最后,他呼吁法学工作者以包容而审慎的态度,主动参与塑造智能时代的法治新生态。 广东开放大学孙平教授高度评价道,於教授的演讲不仅系统介绍了智能科技法的前沿发展,更激发了法律界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如何重塑法律体系、以及法律人如何应对这些变革的深度思考,为从业者把握时代脉搏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场讲座内容翔实、论述精辟、启发性强。广东格高律师事务所作为本场讲座的承办方,不仅强化了与校友会、高校及业界同仁的联系,也展现了在科技法律领域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律所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本次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未来合作的起点。我们期待与各位校友和同仁继续携手,在变革中把握机遇,共同书写法律行业的新篇章!